第二十九章 密会 四(1/2)

“好一个柳下寻梅去,知是芳踪来,没想到戚老弟也是个知音人。”李实眼中一亮,顿时对他刮目相看。

戚辽知道装比的时候到了,于是道:“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前世恍然一梦,今生飘渺难求,又有几人能够参悟……”

李实眼中光彩更甚,抬起头,盯着天花板上的云山纹路,细细品味着戚辽的几句话。

戚辽好整以暇的把玩着手中的茶盏——当你抛出一句自以为非常经典的话后,是无需解释的,要给人以品读回味的时间;你的沉默,是超然的最好注解,此时无声胜有声,便是装比的最高境界。

良久,良久,李实都沉浸在柳下寻梅、人生如戏的意境中。

此时,戏台一侧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戚辽鼻尖一动,嗅到了一抹淡淡的荷叶清香,尽管没有抬头,却已知来者是一位年轻女子。

李实沉醉,戚辽闭目,那女子亦是一句话不说,静静的站在两人跟前,香风如丝。

“啊,凤儿……”李实终于醒了过来,眼中神采更甚。

“凤儿见过三叔。”那声,那款,那韵,已让戚辽心神微漾,抬眼望去,但见那红妆卸去,伶人眼前。

“她啊,是我收的侄女儿,凤离。”李实替他们介绍着,“凤儿啊,这位便是我跟你提过的,关外东江军千总、京城北镇抚司的后起之秀——戚辽。”

凤离微微颔首,望向戚辽。

迎上那两道温柔如水的目光,戚辽觉着耳根有些热了,幸亏面色黝黑,才叫旁人看不出脸红。

“凤姑娘。”戚辽强打镇定,这是他第一次直面古时的美女,心下不免忐忑。

“戚大哥。”一声“大哥”,一下子就拉近了二人的距离。

李实笑了两声,道:“凤儿,你戚大哥也是通晓音律之人,只一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便道破世间多少痴怨情愁,多少风流往事啊!”

凤离笑了,如冰雪消融,似春风拂面。来到这个时空五年了,戚辽也见了不少女子,可他不得不承认,凤离是他见过的最有气质、最让人过目难忘的一个。你说不过她有哪里格外出色,但就是简简单单的在你面前一站,无需过分的言语动作,那就是天地间孕育的一件杰作。

“曹公。”周顺昌的语调明显的变了,眼神中甚至带上了一丝凌厉。

“景文(周顺昌字景文),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对于周顺昌接下来的话题,曹长鹤已有三分了然。

“我听说,苏州也要给魏忠贤修生祠了。”周顺昌直截了当道。

“修生祠的事,还得毛中丞说了算。”曹长鹤不痛不痒道。

“曹公,我敬重你的为人,才唤你一声曹公——”

“呵呵,曹公、老曹、曹大人、曹增墨(曹长鹤字增墨),都是一样的。”

“曹公,都这个时候,你还跟我打马虎眼——这段日子你的布政司衙门里进进出出忙得热火朝天,太湖水道、木渎镇上也是船只往来不断,运得都是砖瓦木料,全苏州都知道了,你还想跟我绕弯子!”

曹长鹤笑了笑,道:“我六十多了,当了半辈子的官,干到布政使,也算到头了;干完今年,我就会上书朝廷致仕还乡,这怕是我办得最后一件大事了。”

“曹公,”周顺昌正色道,“您老一辈子勤政爱民,为什么要在这时候跟魏忠贤混到一起?魏忠贤打击东林党、残害忠良、鱼肉百姓,搞得天下民怨沸腾,士民百姓莫不想扒其皮、食其肉;你看看那些阉党官员,哪一个不是结党营私、贪赃枉法——”

“周景文,”曹长鹤打断了他,不急不缓道,“你这是妄议时政,诽谤朝臣!”

“哈!”周顺昌长身而起,大袖一甩,顿时满屋生风。

曹长鹤知道,周顺昌又要慷慨激昂了,这些东林士子意气风发起来,是能把死人都说活的。其实周顺昌的意思,他都懂,甚至比很多东林党人看得都要明白——要不是明白人,他又岂能在官场混迹三十年而不倒,平平安安做到一省布政使呢?

可是有些东西他看得明白,周顺昌却看不明白,就像刚才,周顺昌在心底并不排斥魏学洢动用江湖手短救人的方法。因为在东林党人看来,只要是他们认为的大义、正义、道义,就可以不择手段去达到目的,至于后果,他们都是先干了再说,大不了杀生成仁,还能落得个忠义美名。

其实世界上哪有那么简单的是非黑白之分呢?很多事情并不是用忠奸善恶就能区分的,有太多的利益和制约牵扯其中,而东林党人却往往一厢情愿用道德的观点去评判一切、批判一切,把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上升到无比的高度,把那些模棱两可的人逼到了自己的对面。东林党有今天,并不是魏忠贤有多厉害,而是他们自己树敌太多,最后落得孤家寡人的境地。这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如果用现代的话说,东林党就是一个充斥着高智商低情商和热血愤中的书生团伙。

至于曹长鹤,他和大多数地方官员一眼,是典型的实干派。他不愿意被卷入党争中,只能为老百姓做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关山海】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九章 密会 四〗地址http://wap.77gp.net/96/9651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