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奢靡之风(1/2)
小宛私房菜的饭菜会有多贵?>
他现在就在跟方以智讨论今天这顿饭要多少银子。>
伊凡先指了指松鼠鱼:“这道菜你能出多少银子?”>
这个问题稍稍让方以智犹豫了一下。>
在秦楼,郑大厨所做的松鼠鱼卖的是八分银子,可现在伊凡所做的这道松鼠鱼,味道上明显好上了一筹。>
那该出价多少呢?>
“二两银子。”>
他很谨慎地报了一个数字。>
“这么贵?”>
这价格贵得连伊凡都有些惊讶。>
他算了一下成本,这条松鼠鱼大概一斤半左右,本钱为一钱五分银子,在算上其它配料的成本,总成本也不会超过二钱银子。>
可现在方以智竟然报出了二两银子的价格,相当于十倍的利润。>
真能卖这么贵吗?>
伊凡表示怀疑。>
“不贵了,这松鼠鱼的味道比郑大厨所做明显要好上一筹,味道好上一筹,价格翻倍还不止。不仅如此,到时整个金陵都只能在小宛私房菜吃到如此美味的松鼠鱼,你就算是卖三五两银子,也会有人慕名而来。”>
方以智讲出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确实有点道理。>
伊凡又指了指清蒸鳜鱼:“那这个呢?”>
方以智更加谨慎了。>
想了想,他更是报了个天价:“五两银子吧。”>
一个让伊凡觉得不可思议的天价。>
在他想来,清蒸鳜鱼美食品级和松鼠鱼差不多,价格应该也差不多,可他万万没想到,方以智竟然报出了五两银子的天价。>
方以智指了指那瓶他一直不怎么舍得喝的白葡萄酒:“这美酒恐怕是天价吧?”>
在这些菜里面,他唯一不敢报价的就是这瓶酒,他不知道该报多少为妙。>
伊凡忍不住哑然失笑。>
这葡萄酒真的不值钱,如果放在后世,这种低级的佐餐酒那些有钱人根本碰都不会碰。>
不过还别说,这样的酒一旦放到明朝来,还真成了难得一见的美酒。>
好吧,这道菜的价格确实可以贵在酒上。>
方以智却又指了指那瓶酒,问道:“这酒还有卖的吗?”>
伊凡:“……”>
这酒要是能卖钱,他就不用费那么多心思去开小宛私房菜赚银子了。>
“不卖。”>
他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不过他心里却在想,是不是可以通过卖清蒸鳜鱼的方式来葡萄酒?>
这个可以试试。>
伊凡又指了指虾头蒸豆腐:“这个可以卖多少银子?”>
“二两吧。”>
方以智又报了一个数。>
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个数字倒是正常了。>
虽然豆腐加虾头的成本要低一点,可怎么说,这也是上品二等美味。>
只不过这么一来,伊凡简单算了一下,如果他弄一桌菜出来,如果上十个菜的话,总价岂不是要超过二十两银子了?>
这么贵,有人吃吗?>
他还是对明朝的奢靡不够了解。>
明朝到底有多奢靡?>
这个问题,方以智就比他清楚多了。>
在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别看普通老百姓大多在为一日三餐而奔波,甚至有老百姓已经连树皮都没得吃了,可官绅阶层却还在过着莺歌燕舞的奢靡生活。>
就以吃的来说,官绅阶层的奢靡,可以奢靡到伊凡难以想象。>
在明朝建国初年,因为朱元璋当过乞丐当过和尚的缘故,宫廷饮食虽然继承于唐宋,但还是讲究节俭,提出了“筵不尚华”的要求。>
在朱元璋的带领下,举国上下都大行节俭之风。>
很多地方大员,每天的饮食只不过是猪肉一斤、豆腐两块、蔬菜一把,招待朝廷使者也是四菜一汤,菜不过五样。>
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朝政的腐败,奢靡之风日起。>
到了明朝中期,这种奢靡之风已非常普及。>
比如说宫中有名的“豆腐”,竟然是百鸟脑髓酿成,一盘豆腐,费鸟竟然上千只。>
大臣之间设宴摆席,花费千金是常事。就算是民间最寻常的宴会,起码也是十几道菜,若是富户,更是有荤有素,山珍配海味,太少了的话是会被人嘲笑的。>
到了明朝后期,这种奢靡之风更是发展到了极致。>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张居正,这位被近代史学家梁启超评价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的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厨艺大师】最新更新章节〖第93章 奢靡之风〗地址http://wap.77gp.net/95/956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