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对决(2/3)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诗中的胡麻饼指的就是指的“香酥牛肉饼”。所调出来的面晶莹透亮,肉馅色泽鲜嫩。色泽金黄,口感外酥里嫩,油而不腻,口味独特,香飘四溢。

它的外皮薄如纸片,口感酥脆,内里柔软细嫩,层次丰富、油而不腻、香味独特,真是“薄如秋刀,形如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特别是刚出炉时,令人垂涎的香气四逸,真是好闻好看又好吃!

第二道是西陵行宫的小窝头,这道面点完全承传宫廷做法,十分讲究。

选用当地西部山区出产的细箩玉米面、黄豆面、栗子面和白洋淀的莲子粉,按3∶2∶1∶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苏打粉和绵白糖,用冷玉米粥或热开水擦揉成光滑的面团,再搓成一根细长条,用刀切成若干小剂子,每个剂子团捏成一个小窝头,酒盅大小,厚度0.3cm左右,然后摆笼上锅,大火足气蒸10分钟,出屉装盘,即可上桌。

做好的宫廷窝头玲珑精致,色泽金黄,松软细腻,香甜可口。再配以行宫独有的虾酱肉末和碎香葱,填入窝头眼中一并品嚼,更是满口生香,别有风味。

第三道是一道面食,真的很难想象竟然是最普通的阳春面。可说起来普通,却也并不普通。

阳春面是苏式汤面的一种,又叫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说起这阳春面还得和乾隆爷扯上关系。相传乾隆南巡,在淮安城一家面摊吃饭,看到摊小二端上一碗面条,根根利利爽爽,淡酱色面汤清澈见底,汤上浮着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绿色碎蒜沫,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吃两碗后,乾隆才想起来问这面的名字。摊小二说还没名字。乾隆深思片刻说:“淮安是漕运要地,对国库贡献很大,现在正值阳春三月,就叫‘阳春面’吧。”

这三样面食不是和宫廷扯上关系,就是和皇帝扯上关系,也不知是不是他的心理作用,好像不扯上这些,就觉得没有体面似的。

最后一道也没脱开宫廷的魔咒,乃是宫廷太后饼,原料是五仁馅(腰果、花生、瓜子、芝麻、糖冬瓜,此饼聚集了多种果仁的天然香气和滋味,甜度适宜。2000年前以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喜食而得名,至慈禧太后时,再次得到推崇,成为宫廷中必备的贡品点心。

两边都做好美食,由八个穿着旗袍的美艳女子端着,放到前面一张铺着白色台布的桌子上。

白秋练看好像并没有评委在那儿坐着,不由心中好奇,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家聊斋不正经】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八十九章 对决〗地址https://wap.77gp.net/80/8011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