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节 长腿战机(2/3)
他们的,而且当时罗云冲将改进“游隼”的工作全部交给了黄晓天去处理黄晓天本来就是航空兵出身,与郝东觉一样,对飞机的结构是比较了解的,而且“游隼”本来就是海军的战斗机,黄晓天自然非常熟悉这种战斗机的优点与缺点了
黄晓天没有单干,他还从海航,以及舰载航空兵抽调了一部分飞行员航空勤务人员配合工程师进行改进当时,工程师与部队的官兵提出了几种改进方式
一是为制造大的副油箱,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动战斗机的结构的前提下增加燃料的携带量可这也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而且实施起来的难度并不小当时,“游隼”用来挂副油箱的主要就是机腹上的炸弹挂架,最大的承载力是250公斤,也就是说,挂地副油箱的重量也不能过250公斤除掉油箱本身的重量,所携带的燃料就相当有限了而要提高挂载能力,那就得加强炸弹的挂架,从而加强机身结构强度这并不是很难,早就有人提出应该让“游隼”具备携带500公斤炸弹的能力可问题是,飞机在地面上的时候,机腹距离地面的距离是有限的,副油箱的尺寸受到了限制就算没有这个麻烦,如果副油箱做得太大了,还会影响到飞机的稳定性降低飞机的飞行度,增加巡航飞行时的耗油量,也许还得不偿失呢
综合考虑后,工程师认为没有办法在机腹上挂大的副油箱只能在机翼内侧地炸弹挂架上增加一根输油管道,这样就可以在机翼下多挂两具副油箱,可这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毕竟机翼下的挂架的承受能力低当时,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在不影响飞机气动性能的前提下,在飞机座舱后方两侧增加外部油箱
这个想法看似很疯狂,可是很快就证实,这是有效的办法之一外部油箱可以按照机身的形状设计,以确保尽量不破坏飞机的气动布局从而不影响飞机的机动性能可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外部油箱无法在空中抛弃,也就是没有办法像副油箱那样在空战的时候丢掉其次,外部油箱没有办法加装装甲,就算采用了自封闭结构,也很容易损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外部油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飞机的气动布局不受破坏,可是其重量却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也就是说如果使用外部油箱的话,那就得对“游隼”减重,让其能够飞起来
确定了这个方案后,工程师立即着手为“游隼”减重首先被拆掉的就是除了座舱与发动机舱以外的所有的装甲可是这最多就减少了350公斤的重量,而要达到航程上地要求,外部油箱至少需要装上800公斤的汽油也就是说,还得减少450公斤的重量随后,工程师将机翼外侧的两挺20毫米机关炮换成了口径12毫米的重机枪,这减少了120公斤的重量可是仍然达不到要求不得已之下,工程师在征求了当时参加改进工作的飞行员的意见之后,通过削减航炮与机枪的备弹量又减少了200公斤的重量到此,当时能够减的都减了,可仍然只减重了670公斤,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在没有别的减重办法的情况下,工程师首先改装了两架“游隼”而当时设计的外部油箱的结构重量达到了150公斤,因此只能携带520公斤的汽油在带上了所有的副油箱之后,“游隼”的作战半径提高到了650海里这已经算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最重要的是,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在前线完成,包括换上机关枪外部油箱也可以在前线用普通的机床设备制造,只是产能不会太高而已
罗云冲立即批准了改进计划,要求工程师在十月份至少改装5个中队的“游隼”而且要尽快拿出几架样机,让飞行员进行适应性训练,并且在训练中提出近一步改进的要求
当时,部队对改进后的“游隼”的反应还算不错,而最受到非议的不是那两个在座舱后面鼓起来,如同两个条面包似的外部油箱,而是减少的装甲,以及弱得多的火力与备弹数量
以前“游隼”一直以坚固而闻名,当时甚至有很多陆航的战斗机飞行员嘲笑他们的战斗机是纸糊的,建议陆航直接采购“游隼”,以确保战斗机飞行员的安全在实战中,曾经有一架“游隼”在挨了十多发机关炮炮弹,以及上百发机枪子弹之后,仍然坚持着返回了机场,而且飞行员只受了轻伤要是换了别的任何一种战斗机,恐怕早就完蛋了飞机的装甲被削弱了之后,飞行员首先就感到不安全,这就会导致飞行员在作战的时候加的小心谨慎,当时甚至有人认为这会影响到飞行员的发挥
火力与备弹量也是个大问题4门20毫米机关炮是海军战斗机的标准配制,而且实战证明这要比美军使用的50机关枪厉害得多,就连美军的重型轰炸机都很难承受住20毫米机关炮炮弹的猛烈打击而现在少了两门,虽然多了两挺12毫米的机关枪,可是重机枪到底有多大的威力,没有几个飞行员心里有底,至少很多飞行员以前就尝试过美军重机枪的威力,可是却安全返回了机场或者是航母减少的备弹量让飞行员不满,以前海航的战斗机就存在备弹量少的问题,“游隼”在设计的时候就专门提到了这项要求,现在又减少了备弹量,最多只能打12次短点射,这让很多飞行员都无法接受
不满归不满,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海魂】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九节 长腿战机〗地址http://wap.77gp.net/43/43147/1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