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孙静远的意见(2/3)
回答说:“是,黄公公根本就没看那份奏折。毛尚写的东西又长又臭,空洞无物,黄公公一看就心生厌烦,也就将其放过了。却不想毛尚文中暗含机锋。”
“岂止是暗藏机锋,简直就是夹枪夹棍皇帝哼了一声,听到这事同黄锦没有关系,心情好转,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毕云同黄锦有矛盾可以理解,你孙淡同黄锦前一段时间也闹生分了,却不想你居然不落井下石。”
孙淡静静地说:“臣做人做事历来是心怀坦荡,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好一个着子坦荡荡,你孙静远确实当得起君子二字。”皇帝感叹一声:“联让你进内堂教看来是没找错人。联就是要让你替联教出一群胸怀坦荡实心做事的身边人来。”
孙淡也不说话。
皇帝见孙淡没有任何表情,心中又暗赞了一声,突然说:“此间就我君臣二人,联看了毛澄的奏择心有些乱了。孙淡你是先帝的着囊,素有急智,依你看来,这事该如何处理?。
孙淡也知道大礼议一事关系重大。皇帝也知道自己是个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至少就目前而言,孙淡在士林中也有一定声望,可代表一大批读人的意愿。皇帝这是在逼他站队啊!
可孙淡也知道这时不能贸然答话,大礼议的结果什么以群臣的失败而告终,可在天下人看来,正义属于杨廷和和杨慎他们。若选择站在群臣那边,固然可以博得一个好名声,却要将皇帝得罪到死。
若选择站在皇帝一边,将来固然荣华富贵一生,可却要背着一辈子的骂名,一辈子在士子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譬如后来的张媳,固然身居高位,可在天下人眼中却是小人一个。
微一思索,孙淡决定打酱油:“乾坤都握在陛下手中,皇上的心比日月还明亮。”
皇帝狠狠地看着孙淡:“联的心思联自己知道,联用你孙淡,用的是你的智谋和坦诚,联现在要听你说”小
孙淡早就预料到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心中也不畏惧,只装出一副斟酌了半天的样子,才郑重地说:“孙淡认为,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父亲,这种事情要慎重
“对,联就知道孙卿家你不会让联失望的。”皇帝听不出孙淡话中的意思,点点头,终于咆哮起来:“父亲怎么可能乱认,还是你以前同王仙长说过的那句话,联进京是来做皇帝的,不是给人做儿子的!”
他大声叫起来,一张脸都扭曲了:“联自己的父亲都不能认了,非得要让他们给联指定一介”如此咄咄怪事。千古闻所未闻。他毛澄说什么他那个提议可为君父分忧,一片赤忱,如果大臣中有所反对,就是奸佞,论罪当斩”联看,毛澄才真该斩。”
泄完心中的怒火,皇帝并不觉得自己有任何失态,大袖一挥:“孙淡,刚才司礼监的人也说了,对毛澄的这分奏折要狠狠驳斥,你的意见呢?”
孙淡将眼皮一耷拉:“一切但凭圣断万言千当,不如一默,大礼议这汤浑水,咱就不去趟了。还是安静去做七品知县,然后教小太监们读要紧。
“你”皇帝被孙淡气得笑出声来:“孙淡你别装糊涂,联要听你的真心话
孙淡倒有些头疼了,也不直接说这事,只道:“陛下对君臣关系是怎么看的,或者说对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怎么看?对了,我大明朝不设承相,可就目前而言,内阁大学士和司礼监掌太监在实际上也担当着承相的职责。”
皇帝有些奇怪,知道孙淡不会无的放矢也冷静下来了:“联自然有
旧旧凶,孙卿有话直一屁股坐在蒲团上,指了指地联!,且坐下说话,联今日就与卿坐而论道。”
孙淡侃侃道:“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以治国话语权为支点的制衡关系,如同一个跷跷板;皇帝这头高了,臣工那头就低;而臣工那头高了,皇帝这头就低。所以。出名君的时候,通常就少有贤臣;而出名臣的时候,往往就不见名君。当然,开国之时除外。
陛下自从由大明门进了北京在奉天殿下爆的那一刻起,就在这如同跷跷板一样的游戏中,在高高的那一端。
陛下和臣子们的对国事的话语权从那一刻就开始了,如今,陛下以群臣不可避免地有一番较量,这个较量的就是皇考之争。陛下进北京时,虽然进了大明门小下榻在奉天殿,但是仅仅是绕过了皇考之争的核心,并没有解决皇考的实质性问题。”
皇帝静静地听着,不住点头小叹息道:“联自登基以来,一直都觉的无法施展,好象被人捆住了手脚,却没想过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如今听孙卿这一席话,这才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
孙淡道:“就那毛尚这份奏折来看,表面上是毛澄一家之言。可臣下来一想,这份奏折内阁可是看过的,却不写任何处理意见。臣认为,内阁虽然没有批示,可不批示也是一种态度。”
皇帝猛然醒悟,冷笑:“杨辅他们是在投石问路啊,真把联当成藏在路边草丛里的鸟儿了。却不知道这块石头扔出去,又要惊飞多少莺莺燕燕?”
这个时候,孙淡才最后说:“所以,臣认为。这份奏折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学士】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五十一章 孙静远的意见〗地址http://wap.77gp.net/41/4154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