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镇抚司诏狱(1/4)
“黄大伴,如何。<:“也许用不了三并,你我王府还有孙淡就会成为天下间有名的富豪!”
“太好了!”黄锦放声大笑起来:“不过,孙淡也不过走出了个主意,就要分去一成半干股,是不是太优待他了。”
“他这个点子值得了这么多,再说。这事将来如何操作,还得靠他从旁指导,断断少不得。”陆炳微笑着看着黄锦,心中却大为鄙夷。这个黄大伴性格冲动不说还极为贪婪。在王府一众人当中最不肯用脑子。若不是他是厚媳的大伴,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出头的可能。他又如何能够看出自己的良苦用心,只要将孙淡拉进这个钱票生意中来,他就彻底变成了兴王府的人,在将来必将挥出巨大作用。
陆炳认为自己算是将孙淡给笼络住了,现在万事都一俱备,最差在关键时刻同他挑明这一点。
不过,他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也被孙淡给计算了。
孙淡现在算是同未幕的皇帝搭上了线索,而且用不花一文钱就分得一成半的股份,这样的美事让他大觉兴奋。
条陈是写出来了。可孙淡自己对金融方面的东西也半懂不懂,方才的显摆其实也就是东拼西凑地从资料中扒拉出一些银行学的基础知识。真要实际操作,还需要拿出一些可操作的规章和制度。比如钱票的放行量多大,准备金应该有多少,如何说服各大商号将现银存在陆家的商号里,以及钱票如何防伪”林林总总,都需要一一想仔细了。
这个时候,孙淡才感觉一个有一定商业经验的助手是如此的重要。看样子,明天得去找孙佳好好谈谈。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是傍晚。该进宫了。
依旧是毕云来接孙淡,依旧蒙着眼睛。不过,毕云那日同孙淡将事情挑明之后,二人也不再闷头赶路。而是一路聊着天。
孙淡这段时间本就在研究公文写作。而据孙淡所知道,像毕云这个级别的太监从小都要在内房学习。也方便在长大之后为皇帝服务。而教小太监读的先生大多来自翰林院,那些翰林学士们全走进士出身,乃当世之精英,比如毕云的恩师李东阳就是当世第一大儒,内阁阁臣。有这样的老师,学生的是水准自然也差不到什么地方去。
因此,虽然在历史上明朝的太监在历史上虽然名声不好,可文化素养和治国水平极高。其中,司礼监的太监们甚至代皇帝在大臣的奏折上批红,批示处理意见,将一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抛开太监们身体上的残疾不说,单就其政务水平而言。很多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都当得上“能臣”二字。
同毕云谈了半天,孙淡这才现这个老太监的文化水平真的极高。究其学问的精深程度,将自己的蒙恩师李梅亭甩他五里路外。虽然广博度比不上杨甚,可比起小杨学士来也差不了多少。
他心目中对太监的那点偏见找抛到九宵云外去了,便虚下心,小心地向毕云请教起公文写作。毕云对孙淡也非常欣赏。也不藏私。有问必答,让孙淡受益非浅。
如此一来,这条黑路走得倒也不寂霎。
知%,万
毕云怎么说也是大内?出来的人,对公文格式非常熟悉。而且,在他看来,孙淡将来是要做大学士,给皇帝当秘的,就着力指导孙淡“诏诰敕”三种公文的写作。
这一晚,大将军朱寿,或者说大明正德皇帝精神很好,肚子也不怎么疼,在听完孙淡的故事之后,难得地喝了一碗肉粥,又同孙淡闲聊了几句,最后还赏赐给了孙淡一块上好的灵壁石镇纸,这才意尤未尽地让毕云送孙淡回家。
马车回到家的时候,天下突然飘起了纷纷扬扬的白雪。正德十五年的暖冬总算开始下雪了,只片刻,京城就被笼罩到一片茫茫的白色之中。
下车之后,孙淡正要告辞。毕云掏出一份文递到孙淡手中。
孙淡愕然:“毕公,这是什么?”
“你明天不是要去诏狱吗?”毕云一边拍着身上的雪花,一边严肃地说:“北镇抚司自有章程,不是你想进去就能进去的。再说,你手上虽有大将军的手。可总不可能见人将亮吧?因此,下来之后,我找人给你弄了这份文谍,也可少许多麻烦。”
孙淡拱手;“喜谢毕公。”
毕云吐了一口气:“都到年底了,夭气也冷了下来,也不知道大将军能不能挨过这个冷天。他虽然给你写了一封手。可你能不用就不要用吧,传出去对你,对大将军都不好。”说着说话,两行冷泪从面庞上滑落下来。
“应该能够挺过这个冬天的。毕公放心吧。”孙淡对古人的这种愚忠很不理解,可是,看到毕云如此伤心,他还走出言安慰。
在真实的历史上。正德皇帝要在明年三月初才去世。从现在到明年三月也不过百余天的样子。到了三月,天气也暖和起来。所以,正德挺过这个冬天应该没任何问题,如果历史不生意外的话。
“希望如此。孙淡。你杂学很博。就你看来,大将军的病能好吗?”毕云小声问。
孙淡:“死生有命,生命说坚强也坚强,说脆弱也脆弱,毕公不要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学士】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镇抚司诏狱〗地址http://wap.77gp.net/41/4154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