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荀彧之死!(2/5)

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他从道义、战略、人心等诸多方面分析了迎奉天子的利害,曹操最终采纳了荀彧的建议,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奉迎献帝迁都许县。荀彧劝说曹操迎奉汉献帝,让曹操政治上占据了主动权,为曹操之后进一步争霸天下,打下了可靠的政治基础。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荀彧兴复汉室的理念,客观上延长了东汉王朝的寿命。第三,官渡一役,坚固军心。当时,袁绍势力强大、人才济济,许多曹操部下都认为打不过袁绍,可荀彧却从袁绍与曹操各方面的比较,和袁绍内部人员的逐一分析,提出了袁绍必败的理由。特别是在官渡激战的关键时刻,当时兵微粮少的曹操,几次想撤军。而荀彧却在关键时刻,向曹操进言,“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采纳其建议,坚固战斗到底的决心。继续坚守待机。果然,后来许攸来投,曹操用其谋,火烧乌巢,大破袁绍,为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可靠的基础。第四,献计伐荆,刘琮投降。平定北方后,曹操积极准备南征,他问计于荀彧,荀彧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曹操采纳荀彧的计策,果然曹操大军出其不意地到达荆州地区,迫使刘表的幼子刘琮,望风而降,荆州不战而定。此外,内政方面,荀彧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等大量人才,这些人都为曹操集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这些人无不是一时之人杰!足可见荀彧能慧眼识人,反应了他过人的眼光,另一方面,人才的聚集也是曹操能统一北方,争霸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荀彧后来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曹操每次出兵,荀彧都镇守许昌处理军政大事,他也为汉朝廷和曹操集团的稳定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然而,就当荀彧屡次为曹操作出重大贡献的时候,成为曹操倚重的重臣时,他们却于此时此刻开始与他的主公曹操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间隙,在曹操欲进位魏公的时候,产生了重大政治分歧,最终也导致了荀彧的神秘死亡。整个事件发在建安建安十七年,当时曹操的权势越来越大,他手下的董昭等人,就向朝廷建议曹操应当称魏公,加九锡。亲进曹操的臣子董昭自去询问荀彧的建议。之所以要先询问荀彧,是他们想争取荀彧为代表的士族势力支持,毕竟荀彧是曹操的老班底的人马之一!再加上荀彧在很多时候说出的话,有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三国之大汉雄风川军威】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六十四章 荀彧之死!〗地址https://wap.77gp.net/4/460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