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工作会议(1/2)
基于事实而言,虎牢关外的反董卓军事联盟,也确确实实就像吕布替董卓分析的无二。他们虽然是人多势众,可谓是来势汹汹,但内中的矛盾同样是错综复杂。
就似袁绍、袁术,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因争夺天下领袖的位置,自联盟组建之初至今,由始至终无时不刻都在相互掣肘与算计。
又比如像刘岱、桥瑁、张邈等人,或因刺史、郡守的权柄纠葛,或因地理位置相近,总之是互不相让以至是冲突未曾停歇片刻。
甚至也有如孙坚、刘备般,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平白遭到排挤。
凡此种种,诚可谓是不胜枚举。因而,只要时间允许,加之谋划得当。其实将关东一干诸侯逐步瓦解,进而逐一击破,并非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事情。
只是,留给董卓们的时间,真的还充裕吗?
大汉帝都,雒阳。
几度归来的贾诩,隐约生出些许感触,他觉得每每归来时目睹的景象,总是较之离开之日,还要衰败,更加混乱。
特别是现在,任谁都能从这座当世首屈一指的城市,其展现出的颓废以及凝重,清晰地窥见汉室的命运轨迹。
一切,都将有它的尽头。
现在,四百载刘汉的终焉,或许将要到来。
……
剥离掉郎中令李儒这层外壳,回归本来的面目,本就不属于雒阳的贾诩,理所当然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好在讨虏校尉,行中护军,暂时摄相国黄阁的差事,让贾诩得以堂而皇之地暂时住在相国府中——当然,这究竟是一件好事,亦或是一件坏事,只怕任谁都难说清楚。
但无论如何,来自相国董卓不可悖逆的意志,还是将贾诩推至相国府诸曹掾之首,这个风口浪尖的位置。无论他本人的意愿如何,他都无可避免被案牍牵绊。
就像这一日,置身在相国府书房当中的贾诩,照例进行着每三日一次的例会。他案前,则是熙熙攘攘站着的一众相国掾、属。
“尉曹掾在否?”
放下笔的贾诩,视线逐一扫过一众曹掾,心神俱疲的他,颇有些老眼昏花之感。事实上,埋头案牍并非他所擅长。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更适合出谋划策,而非处理实际事务。
右手的拇指与中指,旁若无人的按揉着两边的太阳穴,贾诩带着几分疲倦道:“日前我命你准备的车辆,目前是否已经全部准备妥当?”
“回禀讨虏校尉。”听到自己被点名的尉曹掾施东,忙不迭是出列回答说:“运送粮食以及兰台、东观史册、典籍的车辆,全部已经准备妥当。目前已经交付夕阳亭,由牛中郎将负责看守。”
“嗯,尉曹掾,很好。”一桩心事落地,贾诩满意地点点头。他懒散地伸上一个懒腰,视线也从施东的身上挪开,嘴里继续说道:“京畿以及周遭的几个粮仓,仓曹掾是否已经巡视、点验完毕?”
“回禀讨虏校尉,自奉校尉之令,巡查、点验粮仓以来……”
仓曹掾慢吞吞的话语,让贾诩心中生出些许明悟,由是喝断道:“不要絮絮叨叨,说重点。”
“是…是。”仓曹掾李由神色慌张,说话都显不利索的他,甚至全然不敢抬头与贾诩对视:“回禀校尉,目前巡查、点验皆已经完毕,只是……”
“只是什么,尽管说,不要磨磨蹭蹭。”瞧着李由模样,心如明镜的贾诩,也就对他将要说的内容,猜的八九不离十。
果不其然,只听李由断断续续地说:“只是…点验的结果,与册中记录,多存在不相符的地方。”
“也就是说…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不必再说。”看着一脸苦涩的李由,贾诩不耐烦地打断他慢吞吞的话语,说:“你回头持我手令,亲自前往夕阳亭,调出车马以及牛中郎将麾下的士兵,然后一道前往各个粮仓,将粮食全部装车。”
粮仓、粮食,从古至今永远,永远都是与猫腻以及贪腐相依相随。这一点,贾诩当然是心知肚明。只是,当下若去深究是谁贪腐,非但没有任何的意义,也不是时候,更加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情。
吩咐完李由,贾诩的目光又开始飘忽,他口中点名道:“奏曹掾,尚书台中的奏章,应当已经完成装车吧?”
“回禀讨虏校尉,台中的一应文档,已经全部装车。”奏曹掾赵应应声出列,回答是干脆利落。
“尉曹掾施东、仓曹掾李由、奏曹掾赵应,你等皆属能吏。是以此番运输粮食、图册、典籍以及奏章前往西都,恐怕还需要你们随车队而行。贾某只盼三位莫要推辞。”
稍稍停顿,三张充满期待眼神的面孔,尽收在贾诩眼底。莞尔一笑的他,如约说出施东、李由以及赵应想要听到的话语。
他微笑着说:“当然,此行允许你们携带各自家人,只是数量不能超过三十人。都听明白吗?”
贾诩这厢话音刚落,压抑不住激动的施东、李由以及赵应,近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属下明白,谢讨虏校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在希望的汉末】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七十一章 工作会议〗地址http://wap.77gp.net/390/39044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