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吃人的胡人来了(2/2)

上,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效果。

简陋的路上人很多,比李叶穿得好的人有,但也就是多件衣衫,多双布履或草鞋而已。绝大多数人是朝着一个方向走的,李叶也就随着向那个方向走。偶尔会有一些骑着马,看上去像是斥候兵之类的朝着反方向而去。

大多数人走的方向是南方,神情凄惶,不时的有人发出哭声,怎么看怎么像是逃难。李叶一路走来,看着天时倒也正常,既无大旱也无大涝,但是很多庄稼地却无人打理,显然主人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土地。这种情况那就基本上只有一种可能——这些人,逃的是战乱,是兵灾。

刚转生到这里的时候,唯一和李叶说过话的那人,,很快就投河而死,并没有反馈给李叶太多信息。一路入山,那时的李叶身体很差,为了避免意外,他基本上是躲着人走的,也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现在刚刚出山,就遇到躲避战乱的人流,李叶却不会在去刻意的躲避了。因为那个投河而死的文士话中的四个字这数月中一直在他的脑海中轰鸣:胡人吃人!!!

单单这四个字,对一个对历史颇为了解的李叶来说,几乎就可以断定这是个什么乱七八糟的时代了。这个时代的一些极为惨痛的历史事件,曾经让李叶痛苦不已潸然泪下,曾经让他酒醉之后捶胸顿足咬牙切齿的发誓要复仇要报复。现在,李叶穿越而来,机会就在眼前。

当李叶看到远远就会躲开自己的人群,也失去了上前打探消息的念头,默默地赶路,前方想必有城镇,他需要武装自己。

前面不是个城镇,是一座城市,一座雄城。

当李叶踏入这座在历史上被誉为六大古都之一的城市的同时,幽州蓟城(现在的京城西南)铺天盖地的人马从军营中涌出,向着李叶进入的这座雄城一路杀来。

这座城市,历史上叫做邺城(今河北临漳)。

一路上烧杀抢掠而来的人马中,很大一部分是身着胡服胯下骑着战马的胡人,从他们的服饰以及语言来判断,一部分是段氏鲜卑,另一部分则是乌桓。善骑马精于骑射的两股胡骑是先锋。虽然人人骑马,甚至一人双马,但是速度并不是太坏。因为每到一处,伴随的必然是男人杀光,女人抢光的洗地一样的劫掠,沿途烟雾缭绕火光漫天,一路走一路杀一路抢,胡骑们快乐的快要上天了。

这不是异族入侵,而是内战的一部分。这场内战被后世称为“八王之乱”,此时已进行到第十四个年头,流血千里伏尸百万,却丝毫没有要结束的迹象。

权力这枚树叶遮住参战诸侯的眼睛,使他们看不见西晋王朝正在塌陷。连年战争制造了大范围饥馁,饥馁生产了上百万流民,流民没了活路,叛乱四起。黄河中下游的平原上,西晋王朝的王侯们在整队厮杀,不死不休;南方的长江两岸,从上游的益州到中游的荆州、江州,再到下游的扬州、徐州,到处都有饥肠辘辘的流民,为求一日苟活而赌上当日的性命。

王朝无处不硝烟。

然而西晋王朝的王侯们不会考虑这些。在各自手下的数十万精锐消耗殆尽之后,这群军阀意犹未尽,又将豢养已久的北方蛮族引入了内战的战场。此举之愚蠢,就不仅仅是自寻死路,或者替西晋王朝掘坟可以概括的了。

踏上征途的鲜卑、乌桓骑兵,是幽州都督王浚请来的客军。

鲜卑、乌桓在当时都以能征善战而闻名于世,在草原传统霸主匈奴没落之后,他们瓜分了匈奴的地盘,曾给东汉与魏晋政权制造过不少麻烦。王浚请来的这一支乌桓,是当年站错了队伍,投靠袁绍,结果被曹操北伐征服,强制迁徙到幽州,随后又追随曹操打天下的“三郡乌桓”,号称天下名骑;鲜卑则是段氏鲜卑,这是一支最新崛起于辽西的势力,与宇文氏、慕容鲜卑鼎足而三,瓜分掉整个辽河平原。段氏鲜卑作战尤其凶悍,史书上说,即使是同为蛮族的匈奴、羯人,碰上段氏鲜卑的骑兵也会望风而逃。

四年前,王浚调任幽州的时候,这天下已经乱了。王浚是有远见的人,所以一到任,就跟附近的蛮族建立交情。他将女儿嫁给了段氏鲜卑的首领段务勿尘,考虑到不要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又将另一个女儿嫁给了乌桓大人苏恕延。两家女婿都跟老丈人比较亲,上阵父子兵,再加上王浚许诺的好处,一呼即应,结伴而来。

和异族入侵不同的是,他们这一次不需要劫掠人口奴隶,只需要抢!抢!抢!杀!杀!杀!也许还要加上一条——吃!吃!吃!吃人的吃!吃女人的吃!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李叶的穿越人生】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一章 吃人的胡人来了〗地址http://wap.77gp.net/304/3047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