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美利坚的猪坚强!(1/3)
第135章 美利坚的猪,坚强!
谈判事了,郑克臧再度回到夷州岛。
短时间内没有战事,郑克臧开始专注于东宁府的政事。
人多的爆炸性增长,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粮食生产问题。
担心粮食不够用,郑克臧唤来户官杨英,询问一下今年的秋收情况。
“王上,今年粮食生产情况非常可喜!且听微臣细细禀告。”一听到这个,杨英笑开了眼。
原来,夷州岛的耕地面积根本不少,在郑经时期,夷州岛的耕地面积已经高达60万亩地,如今人口增长了16余万,耕地开垦面积也翻了一番。
据户部统计,1681年8月开始大规模增加移民,耕地也开始增加,算上官田,大概有140万亩地了。
不过有80万亩地新开垦的,还没来得及种植作物,因而主要的生产力还是原来那60亩地。
“大致情况本王了解了,那有多少亩地是种水稻的?”郑克臧问的比较细。
到清朝中晚期,中国人的身高又进一步下降,达到了历史上的低谷。
现在郑克臧的明郑有点乱了,德国的军服,法国的枪,英国的炮,现在来了个美利坚的猪坚强!
50点数,1000头小猪仔,咬咬牙,郑克臧换了,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好在这些数据杨英都晓得,道:“回王上,原来60万亩农田里面,有大约10万亩地是种植水稻的,因为红薯、土豆、玉米等作物产量大,老百姓都乐于去种。”玉米这种作物万历年间便在大明推广了,因而百姓会自发的种植玉米。
户部粗略算了一下,今年粮食生产量大约有27000万公斤。(为了统计方便,以后都用斤和公斤)
按照每个成年人每年口粮需求150公斤计算,这些粮食足够养活180万人口。
只不过华夏畜牧业科技发展太慢,育种水平始终上不去,才被西方人用华夏家猪改良本土猪,形成了一系列优质的肉猪。
得益于夷州岛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加上郑克臧兑换的好品种,以及东宁转粪使的不懈努力,今年的粮食产量又是新的高峰。
那就只能整点好养活的杜洛克猪,来自后世美国!
杜洛克猪产仔数较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最新更新章节〖第135章 美利坚的猪坚强!〗地址http://wap.77gp.net/262/26271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