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带出东西、新世界的大门(2/3)

然跟真实的地貌有一定出入,但大体还算准确。

地图上,梦境森林一隅被整个圈出,徐云书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森林一隅地底虫蛹的分布范围。

“这个地底虫蛹的分部范围,你有没有觉得很奇怪?”薛教授指着地图问道。

徐云书仔细观察,自从收集到地底虫蛹的数据并上报后,他就开始不断奔波,如今还是第一次看到别人绘制的完整分布图。

这份虫蛹分布图完全采用了他提供的数据,整片森林一隅被彻底覆盖,如果说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他一时片刻的确看不出来。

但就在视线即将离开地图时,他看到了范围图上关于虫蛹密度的数据。

从最中心位置的采样,直到最外围的位置,密度数据相差不大,最外层虽稀疏些,却仍旧显得极其拥挤。

他立刻明白了薛教授希望他“带”出土壤的用意。

“薛教授,你的意思是说,虫蛹范围之外的地底土壤,或许有克制这种生物的东西?”

薛教授点点头,“或许,应该,无法确定,但值得一试。”

徐云书了然点头。

这是试错的过程。

预设一个假说,如果这个假说能解释目前观测到的现象,那么就可以根据这种假说来设计实验,进一步佐证假说,以此来解决问题。

根据徐云书收集到的地底虫蛹分布图,以及这种寄生虫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梦境森林一隅之外的地方,不可能没有半点虫蛹存在的迹象。

“我们所说的种群密度,通常来说,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同时生活着的个体数量。”薛教授继续解释道,“我一开始以为,这种怪虫的生存策略是集中破土繁衍,以种群的绝对数量来喂饱所有掠食者,以残余的种群个体大量生产下一代,如此一来,这样密集且均匀的虫蛹数量才能勉强被解释得通。”

“然而那次实验过后,我惊觉事情并非如此,控制怪虫的其实是它们体内的寄生虫,被寄生虫改造后的怪虫甚至会主动求死,如此一来,大规模的密集排布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徐云书马上明白了薛教授想表达的意思。

如果被吞噬才是控制怪虫的寄生虫繁衍的最终目的,那么如此大规模的密集排布是非必要的。

它们繁衍的最佳策略,应该是尽可能地分散,这样一来,在繁殖季节可以控制更多的掠食者,收割更多的血肉能量。

这种策略并不需要主观的思考方式,只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将立于食物链顶端】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七章 带出东西、新世界的大门〗地址https://wap.77gp.net/245/24563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