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死也寂寥,贪一个拥抱(1/2)

1920年的初夏,河南开封,牡丹花开,满城天香。她坐在贫寒陋旧的宋家小院里,门前盛开着三五丛牡丹,外面围着土墙柳篱,受尽天地恩泽。17岁的宋若瑜,右手单撑着额头,左手翻阅书页,在窗前细细品读着《青年》。在一页又一页的文字中,她竟一眼锁定住他的名、他的文。

看到《谈李超传》时,她被气势磅礴的文字所吸引,如出鞘的剑,锋锐,亮着寒光,直刺人心。她读得热血澎湃,但却并不知道,蒋光慈是何许人也。不久后,又一期的《青年》出刊了,她仍旧在若干文章中,不看名姓,一眼就认出他的文风。他写的《我对于自杀的意见》,条理清晰,风轻云淡处,尽是满腔迸发的火焰。

她放下杂志,提起笔,放下,放下又提起,这期间有说不出的风月。

终于,她还是忍不住,提笔给他写了第一封信-

侠僧友:请原谅一个陌生女子的冒昧,文

如其人、文如其心,你是一个志向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有为少年,如蒙不弃,请带上我一起同殉真理之路吧……

他接到信后,欢悦的双手撑开信,放在阳光下漫看。而后,他躲在树荫下,一遍又一遍读着,工整、清秀的墨迹,犹如一位温润纯良的少女站在眼前。他情不自禁地低声软语:“若瑜,我的爱友……”

他很早就接受了新潮思想,意气风发,疾恶如仇。在上中学时,他因不满校长欺负贫苦子弟,狠狠揍了一顿校长,后被开除,转学芜湖五中。

他凭借着卓越的能力,晋升为学生会副主席。在没接到宋若瑜的信之前,他就是这样一位敢爱敢恨、激情而热烈的人。接到宋若瑜的信后,蒋光慈才体会到娟秀的文字,真挚的情感。这是他多年的斗争中所遗失的。

从此,他们开始了长达6年的通信交往,一段旷古之情也就此被拉开。接到她的信后,蒋光慈一直想见

见这个未曾谋面的知己。终于有一天,他同青年学会的负责人曹靖华相遇了,在曹靖华那里,他认识了文字之外的宋若瑜。

流光镀金,岁月悠长。他不曾想到,在情至深处,竟会莫名地开出希望之花,那么圣洁,那么纯情。他想立即飞到宋若瑜的身边,与她说起这么多年的相思之苦,可在几度思索之下,终究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他已进入共产国际在上海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不久后便要去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

他无法许给宋若瑜一个期限,她却愿意隔着绵绵的相思情,一直痴等下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幸有你来,不悔初见】最新更新章节〖(一)生死也寂寥,贪一个拥抱〗地址https://wap.77gp.net/244/2447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