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头看,不曾走远(1/3)

旧时的北平,在一个僻静的胡同中,有一套朴实的四合院。四合院的三面是灰色的砖房,正屋廊前有一棵开满白色花朵的梨树。自大门望去,在四合院的西偏房,一个身穿浅色棉旗袍的短发女子,正坐在窗户前,手中握着钢笔伏案疾书。

她没注意到,巷子里,此时走来一个年轻的男子。他站在门口,倚着大门,静静地往里远眺。不承想,身后传来两个生冷的字-爸爸。他回过头,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脸上挂着欣喜又腼腆的笑。男子冷冷地转过头去,未做任何搭理……

这个奋笔疾书的女子叫庐隐,那个年轻的男子就是她再嫁的丈夫李唯建,小女孩则是她与前夫郭梦良所生的女儿郭薇萱。

这个世上,遇见一个人,有千万种方式。可是,她却偏偏在最心灰如死的一种方式里,邂逅了这样一个男子。张爱玲说:“人生就像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她和他的生活,就是如此。嫁给李唯建的四年里,她虽然享受到少有的幸福和平静,但也经受着种种的不如意。他们之间小打小闹是常事,而最不能让庐隐忍受的,便是李唯建对郭薇萱疏离和排斥的态度。

然而,一切的故事,都要从初见说起-

沉浸在丧夫之痛的庐隐,在一次因缘巧合之下,遇

见了她最后一任丈夫-李唯建。

如同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相识一样,李唯建初次知道庐隐的名字,是在某次,他经梁漱溟介绍去拜访北大哲学系教授林宰平,看见林宰平书桌上有庐隐与人合编的《华严月刊》,信手翻阅了几页,竟被她绝世的才气深深吸引。于是,他的心间顿生拜访这位“浪漫主义女作家”的念头。

那时,庐隐年届三十,其貌不扬,而且新寡不久。关于爱情,她早已弃之千里,不报以任何希冀。她曾对“四公子”们说过:“我学静轩,抱独身主义,孤云般自由自在!”但,也不乏追求者。

可是,缘分就是这么巧妙,不早不晚,一切来得刚刚好。

1928年3月8日,庐隐在林宰平教授的介绍下,前往瞿世英家里做客。她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稀松平常的聚会,竟然会在她的感情世界里荡漾开非同寻常的涟漪。

初见时,他还是北平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学生。那日,李唯建因为路遥未能守时到来,庐隐面露“一丝不豫之色”。情况百转之下,庐隐问起他的文学爱好和写作情况。他滔滔不绝地谈起拜伦、雪莱以及布莱克和泰戈尔的诗,还说起,自己与泰戈尔有过几次书信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幸有你来,不悔初见】最新更新章节〖(一)回头看,不曾走远〗地址https://wap.77gp.net/244/24479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