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文天祥南逃(二)(1/4)
因为手提着公务用的灯笼,一路上文天祥等人并没有收到盘查,实在是投降汉人太多,蒙元根本不能区分。
穿过镇江城,一行人来到余元庆的朋友家,此人叫王魁,文天祥简单与此人聊两句,由王魁带着,走向码头。
临出门前,王魁的妻子正好进来,见一屋子人,不明所以的妇人只当家里遭了贼人,打算高呼求救,杜浒林伟不乱,拿出几锭银子塞到妇人怀中。
后来文天祥将此景写成一首诗,名为‘定变难’。
老兵中变意差池,仓卒呼来朽索危。若使阿婆真一吼,目生随后悔何追。
此诗句,便由此而来,若真让那妇人叫唤起来,一行人当真要被超生了。
而由此也可见,文天祥即使在危难中,亦不忘谐谑之人。
待王魁带他们走向港口,却又出了问题,原先准备好的船只不见了,这等情形不亚于上完厕所发现没有手纸,当真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王魁倒是处变不惊,带着众人转变转变方向,不多时便又找到一艘舟艇。
“文丞相,那艘船的变故是我不对,但没有办法,只能走这艘船了,只是这船,却需要些银两。”王魁略带愧疚的说道。
“无妨,若无你,我们亦无出逃可能,些许银两身外物,还要谢过王魁的救命之恩。”说完躬身一礼,当真从容不迫。
那边的船上汉子显然不怎么通情达理,说道:“这是私盐船,多运几个人没问题,但是一字要给足了,怎么的大活人也比私盐值钱吧。”
船上汉子们听了,哈哈哈的笑起来。
金应上前商谈,以每人十两银子的价格付了船费,告别余元庆、王魁,众人上了私盐船。
者船上的汉子们都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脸上也多带着无惧的神色。
所谓私盐者,算是华夏大地上最不怕死的一拨人,甚至从骨子里,他们就是不怎么在意朝廷、权利的。
从汉代开始,盐就是国家的专卖品,同时也是财政的主要来源,因此才有官盐、私盐之分。
而每每国家有难,为增加财政,只能在官盐这等垄断行业下手,便增加官盐的价格,导致盐价暴涨。
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人拼着不要性命,私自运盐,因着东西是生活必需品,销路不成问题,价格只要廉价一些,便能翻倍的挣钱。
甚至许多人都因此发了大财,水浒传中也多记载了这种不要性命的汉子,算是江湖上一大势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杀戮】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章 文天祥南逃(二)〗地址http://wap.77gp.net/219/2196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