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青史成真(1/4)
只是四个字,简单至极,却一下打通了杨国舅的思路。
他踌躇,不是因为脑子不够聪明,而是太过聪明,不是因为想得不够多,而是想得太多。
权力越大,眼界越宽广,本质上,越不能就事论事,因为这样一来,格局就小了,格局小了,做事就没有长远目光。
因此,掌大权者,要有深谋,有远虑,而如此一来,就很难做到就事论事了。
但反过来看,就事论事,才是脚踏实地做事的本质出发,就比如成功需要智慧、需要运气、需要眼光,但最本质的,需要努力,这是不必说,却是最基本的要求。
杨国舅做事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跟赵昰犯了一个毛病:突然掌大权,人发飘了。
“臣,谢过益王指。”杨国舅起身,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
赵昰笑纳,说道:“这也不只是说给舅舅听的,也是说给我听得,武工队、游击队的工作,不能异想天开,要稳扎稳打下去。”
“我本来想让他们下船后学习一阵子就去北方,这个想法太过异想天开,我觉得,有必要先从福州等地建立,让他们熟悉根据地的运作,熟悉游击战的方式,再去北方。”
“世隆,把这个记下来,让周申渡也看看,他才学是有,但这一上,也略显急躁了。”
杨世隆头应下,赵昰不再说话,只是专心吃饭。
赵昰的早饭很简单,米粥加面饼,还有几样小咸菜,杨淑妃和赵昺的伙食是单独的,并不与他合在一起。
吃了饭,赵昰先去武工队讲解宣传海报和墙面标语的应用,这个他有备案亦准备了几个样品。
样品是宫廷画师画的,跟着赵昰南途的人不少,各样人才都有,这倒是不愁。
带着准备好的课件,赵昰来到专门培养敌后武工队的船上,舱内众人早就等候多时,简单的礼节过后,赵昰开始讲课。
“谁能回答我宣传的意义何在?”赵昰开口问道。
武将们一个个思索起来,文臣则大多数都举起手来——这举手是赵昰上次教给大家的,并且示意大家举手时不必起立。
赵昰随便了一个,那文臣兴高采烈的站起来。
“臣读西晋史家陈寿所著《三国志》,其中蜀志中有一句‘先生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可见这宣传是传达,宣告的意思。”
赵昰头,这人真是博闻强记,史书那么多,却能分毫不差的备下一句,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杀戮】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一章 青史成真〗地址http://wap.77gp.net/219/2196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