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东南改制(下)(2/3)
书从小学开始普及,就谭嗣同个人认为,那是要“亡国灭种”的疯狂之举。
所以,谭嗣同在心底给刘摩打了个及格,至少,在已经考察的项目上他对刘摩产生了认可。
近两个月的考察,周扶九、谭嗣同各有收获,同时满意而归。周扶九还是没有冒然去投资实业这一块,他决定先在广州设立一处贸易行试试水,毕竟搞实业耗费精力大,交给别人又不放心。
当一行人乘船从三亚直抵广州码头时,令谭嗣同不敢置信的是,自己的恩师欧阳中鹄、好友唐才常、刘善涵等人在码头迎候他,最令他震惊的是,欧阳中鹄等人竟然全部剪了发辫。
剪了发辫,那说明良师益友们已然投靠了刘摩。
谭嗣同惊讶于刘摩的手段,但听了恩师的唏嘘之后又对清政府深痛恶觉。
刘摩在广州城内拨下一座大宅,组建“中华强学会”,欧阳中鹄任学监,不受其他部门约束,直接归属大帅府。
对清廷彻底丧失希望的欧阳中鹄被情报部人员救出囹圄,抵达广州后第一时间便剪去发辫,并申请加入共进党,然而欧阳中鹄在湘江一带影响巨大,刘摩决定在年底共进党代表大会时为其隆重举行入党仪式。
随着“中华强学会”的成立,消息在东南传出,躲避清政府追捕的一些青年俊才纷纷前来投靠,这其中,有长沙毕永年、潜江唐建、常德王西珍、王义珍、岳州潘佑江等青年人物,令刘摩异常欣喜。
对于谭嗣同,刘摩没有直接出面,而是先委托欧阳中鹄尽最大努力留下他,若是谭嗣同仍不愿“就范”,再考虑采取其他办法。
若说起来,谭嗣同最大的顾虑是其老父亲湖北巡抚谭继洵及庞大的谭系家族势力,但谭嗣同自幼丧母,不见容于继母,所以从小便远离家庭,独立生活,在一种凄凉落寞的环境中长大。十八岁时,谭嗣同西出玉门关,在新疆第一任巡抚刘锦棠手下做事,往来于天山大漠之中,与边卒牧民为伍,饱尝塞外生活的艰辛。再后来,谭嗣同周游全国,足迹遍及长江南北、大河上下,奔走于通都闹市、名山大川,考核民情,综览世事,深知社会之积弊,洞悉民间之疾苦。
这个标准的“官二代”,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恶习,甚至不愿为官,痛恨八股文章和官场逢迎之事。
当欧阳中鹄说明来意,谭嗣同显得很平静,思忖片刻道:“学生想和刘中堂单独见一面。”
欧阳中鹄暗暗松一口气,他也害怕自己这名爱徒不愿留下来,更害怕清廷这个大染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一八七七新纪元】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章 东南改制(下)〗地址http://wap.77gp.net/201/20132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