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假期(五)(2/3)
,用已成熟的技术降低风险,缩短研发时间。这自然可厚非。但与总旗舰的头衔和其担任的重责相比,这种想法难免就显得有些脱节了。
李林和总参谋部对“总旗舰”的定位可不是在1万公尺的高空上悠然自得的用重炮蹂躏敌军的大舰巨炮主义终极体现,而是一个巨大、坚固、稳定兼具洲际间快速航行能力的机动指挥中心。
大帝号具有强大的通讯、侦测、干扰能力,庞大的内部空间和全套的设施足够把整个总参谋部带到天上去运作,对于强调各军种协同快速突破为指导核心,对信息的实时传递高度重视的防卫军而言,这具有重大意义。
从安全角度来说,这个机动指挥中心也足以让人安心。能在m干扰粒子大量散布的环境下,爬升到15000公尺,穿过至少1个联队的ms和舰载防空火力筑起的交叉火网,贯穿主装甲带410㎜,炮塔正面和司令塔650㎜渗碳钢装甲的攻击手段——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人类或兽人伤害到这艘巨舰的可能『性』,只比猴子用树枝够到星星的可能『性』高一点。
如此高端霸气的要求,靠过去那些船型、雪茄型的外形是不可能完成的,修长流畅的外形对高速航行固然有利,但并不适合用来爬升到15000公尺的高空。德弗林格级那样的双机身构型,倒是能保证10000公尺的极限高度。可且不论那型战舰为此在居住『性』能、装甲厚度方面付出的代价,就算进一步在装甲和空间上动脑筋,进行放大设计也不是个聪明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长度是一维的量度,面积是二维的量度,体积则是三维的量度。当长度增加为2倍时,面积则增加为4倍,体积则增加为8倍。把德弗林格级尺寸全部加大一倍时,新战舰的重量为原型的8倍,这个分量需要的输出、动力装置的容积……如此恶『性』循环下的产物,能爬到8000公尺就该猛烧高香,口诵南了……
讨论会开了一周之后,名不见经传的欧根梅塞施密特博士和亚历山大利佩什博士提出,为什么不试着把空中战舰造成战略轰炸机那样的外形呢?眼前一亮的天才们就此打开空中战舰设计的新纪元之门。
经过了大量方案论证、理论计算、风洞测试、吵闹扯皮……最终搞出来的方案递交给李林审查时,执政官大人很是怀疑这些家伙是不是对着纳粹末日战机的图纸重描了一遍。
双机身双尾撑布局酷似bf109z,带着吊舱般的机库和起飞甲板的长弦比机翼和bv155b一『摸』一样,并列尾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最新更新章节〖9.假期(五)〗地址http://wap.77gp.net/2/2760/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