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节 转口贸易(2/4)

在谈判桌上就喜形于色。随后,司凯德提出了几项特别商品要求。

具体来说,就是马匹进口。

在整个东南亚、东亚,马匹都是稀罕物,不但品种差,体型小,而且数量也嫌不足。尼克向企划院提出报告,要求设法扩大马群的数量,以提高繁衍效率。但是他瞧不上可以就近搞到的滇马,滇马过小的体型和悲剧性的挽力使得它在临高的工农业和军事上都无多大的用处,***马虽然作为还算堪用,但是第一无法大批获得,第二大家也实在有些瞧不上。军队和农业部门都强烈呼吁能够尽快获得品质较好的骑乘马和牵引马。

显然,靠着尼克带着徒弟和帮工在高山岭自力更生的搞人工授精,就算一匹公马一年能给200匹母马配种,但是马匹的基数摆在那里,靠自身繁殖得很多年才能供应得出足够的马匹了。大批外购马匹显然是唯一的途径。而且目前他们的种马资源也不乐观,除了一对铁岭挽马,就是一匹退役赛马。

尽管元老们垂涎的各种名马几乎全在地球的另一面,但是农业部属下的生物部门还是确认,在波斯和印度都产符合元老需求的马匹:可以用作目前急需的骑乘马和挽马。

经过农业人民委员会属下生物部门的研究,认为可以通过荷兰人引进几种马。

一是***的南部马。这是***本土产的“再来马”系统里的的小系种,产于本州北部,成年马肩高可到150cm左右,比起平均肩高120~130cm的***马要高大健壮的多,用来做骑乘马或者牵引马都可以胜任。这种马曾经在二次鸦片战争中为联军所购买使用,成为联军炮兵和辎重部队的用马。当时联军在东南亚和***购买了几千匹马用来补充部队,对南部马的评价最高。这是距离临高最近,又能够一次性提供较多马匹的马种。

另外一种是印度的马瓦里马。这种马匹据说是亚历山大军队使用的战马杂交的后裔,据说有土库曼马和阿拉伯马的血统。在印度演化出一种能在干旱贫瘠地形很好生存的马种,在印度次大陆上作为军队和贵族的骑乘用马使用广泛。最大的优点是这种马能在印度次大陆被广泛的使用,显然在适应海南岛的气候方面要比其他马种来得有优势。

范?德兰特隆对贩运马匹的事情不是很有兴趣。在跨海越洋的货物中活物是最不好运输的,马匹是很敏感的动物,在海运中很容易受惊伤亡,对饲料的要求高,还需要大量的饮水。马匹又非常占据货舱空间。所以马匹尽管在东亚价格昂贵,东印度公司对贩运马匹依然兴趣或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临高启明】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三节 转口贸易〗地址https://wap.77gp.net/2/235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