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世风(2/4)

,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闺秀们便挤破头争当“官夫人”,金榜题名的士人自然就成了豪富之家择婿的首选。以致当时评价一个家族兴盛与否,有无美好的未来,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看其有几人登科或几个女子嫁给士子。

金榜题名,好处多多,这也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但大宋官位毕竟有限,经不起天下人争抢,只有佼佼者才有望胜出。所以大家只得卧薪尝胆寒窗苦读,‘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词。从而造就了众多未婚大龄青年乃至大龄壮年。也影响了大宋的女士们,于是出现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的咄咄怪事……

赵柽即位后,改革官制,科举虽然还是选拔官员的基础,但是已不再是唯一的途径,且消减其特权,官员也要依律缴纳课税,对荫官控制日趋严格,官员的日子比从前难过了不少。

但是随着女真人的入侵和频繁爆发的战事,加上皇帝对武人们的信任,军将的地位在朝野逐渐得到提高。除了同样享有丰厚的薪饷外,作战有功还会得到封赏。受募从军的士兵在服役期家中可以免除徭役和一定的课税,退役后还会根据年限和级别的不同得到一笔安家费或是一块免税五年的土地,甚至会被优先安排进地方官府中为吏员。

与文官相比,武人还有升迁快的优势。过去科举中前五甲都是直接授官,而现在即便是状元也要到基层从最低级的八品吏员做起,经过每年的考核后才可以逐步升官,做到个五品的京官,少说也的十年以上。而武人赶上场战争,如果立下大功,往往是跃级提拔,一、两年便会走完一个文官十数年,也可能一辈子才能走完的升迁之路。

还有与过去不同的是新军的军官不再都是过去的言语粗鄙,行事莽撞的赳赳武夫,他们多是经过军校多年培养的文武双全之辈。优厚的待遇,良好的环境及通畅的升迁之路,已经吸引大批通过乡试、省试的秀才、举人们放弃科举转而进入军校学习,所以看见个持枪跨刀的武人吟诗作赋千万不要惊讶,说不定他就是某州府省试的会元郎。

军人地位和形象的改变自然吸引了朝野达官贵人和新富们的目光,转而不再将择婿的目标盯在‘状元榜’下,那些优秀的军官也成了他们新的狩猎目标。今日能上城楼和皇帝一块宴饮的肯定是在这次歼灭金水军中立下殊勋的军人,封官进爵是可以肯定的事情,前程自不必言,于是听了信都赶来挑女婿,也让庆功宴上多了点笑料!

“诸位爱卿家可有未嫁的女儿和孙女啊?楼下的人都已经准备好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九十一章 世风〗地址https://wap.77gp.net/2/203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