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羌笛弄情(2/4)

此处相见,也算是我们有缘分,我便告诉你们……”

我和崔明丽聚精会神地听着他往下说着:之前他在布置此阵法的时候,着实选取“鎏金线虫”,但是这阵法也是有疏漏之处的,换句话来说,这鎏金线虫也是可以控制的。

崔明丽深吸了口气,“怎么控制,还请老前辈不吝赐教?”阴羌便深吸了口气,“其他的不说,丫头,你刚刚的招魂舞可着实很厉害,其实,要控制这些鎏金线虫,也并不是难事,但也是需要用秘术来控制的,而控制这鎏金线虫的秘术,便是傩舞……”

“傩舞?”崔明丽看了我一眼,“刚刚我可以感受到老前辈的暗示,明明是告知我巫舞,怎么现在又变成了傩舞呢?”

这阴羌笑了笑,伸出了手掌,随后,一支笛子便出现在他的手掌当中,我仔细一看,那正是一支羌笛。

羌笛也被称为羌管,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为六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生长在海拔3500-4000米的地方。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终身全长13~19厘米,管口直径2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厘米长的竹制吹嘴。

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羌笛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然而,这确是一支玉质的羌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玉笛凌秋韵远汀,谁家少女倚楼听……”

阴羌老人悠悠地吐出了这句话,下一秒,他把羌笛慢慢地放在了自己的唇边,而后,唇瓣微动,便开始吹奏起一首十分苍茫而悲凉的乐曲。

羌笛与笛有很大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古书有云:"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故本四孔加以一。"

由此可以知道:羌笛在汉代就已经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了,并且可以推之当时的羌笛是双管四孔羌笛。羌笛在唐时,是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经常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值得一提的是,羌笛并没有出现在唐代的"十部乐"中。

可见,羌笛在唐时只是边塞中所见的乐器,并未正式进入唐代宫廷或军队,只是少数民族或是军队中的兵士所用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乐器。

唐、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滴血瞳】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四十二章 羌笛弄情〗地址https://wap.77gp.net/19/1925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