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了若指掌(4/5)

允许流民穿过剑阁去益州乞食度日。

而后,上洛又发生了那么一系列的政变,这事便耽搁了下来。在赵王皇甫伦被赶下台后,齐王皇甫囧以首功居辅政之位,这个两州流民问题便再度翻了起来。

蜀地富饶自不必多说,便是汉中一地也是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加之很多流人原本就是梁州这边的土著,这时间一长,这些人之中很多人便不想再返回雍州秦州。

只是雍州秦州原本经过那几年大旱还有祁万年之乱人口就锐减很多,这两州的刺史还有郡守治下无人哪能忍受,连番上表要求将流散在益州梁州的流民遣返回本地。

崔灿对于这一切都知之甚深。

朝廷已经有了决议,鉴于雍州秦州大旱已过,这些流民当返回原属地。他路过南郑时,梁州刺史罗商已经开始着手遣返散布在梁州各地的流民了。而崔灿到了蜀地的第一件事情,也是要遣返那些流散在益州的流民。

遣返流民,收本地人心,一举两得之事,何乐不为。

在他看来,流民在梁州益州两地乞食已经一年多了,当感恩戴德。趁此时夏天刚过,及时返回原地。速度快的话,正好能赶上冬播,第二年便就有了收成。

每每一想到这里,崔灿就觉得自己身上责任重大,当需尽快让流民们起身。否则耽搁了冬播,可又少了一年的收成。

可李旸久居此地的亲属们却不这般想。

李旸虽然回来还不足一个月,可他已经了解到了这流民的具体情况。

虽说自大晋平定蜀地以来已经有了五十多年,可益州梁州两地的人口相较后商时期还是显得那般的稀少。流民们在这边已经扎根了,已经开始开荒种田婚嫁生子。这边的气候又远胜雍州秦州那边,绝大多数流民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是不愿意再返回故地的。

按照李旸大哥李享的说法便是,我等都是大晋子民,这走到哪里还不是为大晋纳税服役。这么多流民,原本历经千辛万苦千里迢迢来到这梁州益州等地,好不容易安顿了下来。怎么又要千里迢迢扶老携幼地返回故土呢?来时已经死了那么多人了,这返回一趟又不知要死多少人。

他此次前来,李享和他商议的一个方案便是实在不行,请求朝廷允许他们返回巴地宕渠故土。在他们看来,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份。宕渠才是他们的故土,而不是什么略阳。

而且更重要的一条便是,李旸认为齐王以宗亲之疏来辅政也不能长久,上洛还要再乱。而益州梁州等地关山相隔,实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道侣修习了替生术】最新更新章节〖第187章 了若指掌〗地址https://wap.77gp.net/177/17779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