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最后一个条件(2/3)

隔壁的小会议室。

“领导,晶圆厂项目需要人才,不光是需要工程师,更需要领头的人才。”方卓直奔正题,“我想要中科大帮我挖个人。”

王书山心生好奇,什么人要让方总在这样的场合大费周章。

他静待下文。

“中科大的微电子不够强,这方面输出的是工程师,但就像是张汝京之于中芯国际,他那种领军人物的专家是我们项目更欠缺的。”方卓说道,“我们已经找了猎头在挖各地的工程师。”

“现在,有一位台积电的技术专家叫胡正明,我手上收到的消息是他打算离开台积电回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我想让中科大试试看,能不能全力请这位专家来科大任职,不管是什么名义,客座教授,邀请访问,反正,一年也好,两年也罢,能来就挺好。”

“能有这样的接触,不管是对科大学生定向的培养,又或者请进晶圆厂任职,那都是很重要的。”

方卓用了一个“全力”的词,这也是他这两天听到皖省和庐州的表态。

关于胡正明,他97年就成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单凭自己,恐怕很难很难劝说他来参与自家项目。

这就需要来自领导的全力支持了。

报效祖国?国家荣誉?外籍院士?科大国际上的人脉?院校科研上的交流?

这是方卓很难动用,但领导和科大能发动的“全力”。

王书山微微点头,问道:“这人这么重要?”

“很重要。”方卓继续直言不讳,“他还是台积电另外一个大将梁孟松的博士导师,我们对梁孟松也有些想法,胡正明能来,后续如果和梁孟松有交流的机会,我们也更好说话。”

如果没记错,梁孟松从台积电跳槽到三星前也曾在韩国的成均馆大学任教,他那时是在等和台积电的竞业协议到期,但教导的学生已经都是三星的工程师,存在技术泄密。

方卓对于胡正明其实没什么印象,但既看重他与梁孟松的关系,也在更多查阅履历后认同他的能力。

就今年台积电击败ibm的战役中,胡正明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方总对于人才的渴望就和我们对于项目的渴望一样。”王书山开了个玩笑,说道,“这对科大来说是好事,我会去学校做工作的。”

方卓强调道:“领导,是全力。”

王书山哑然失笑:“一定是全力,这是方总对我们提出的第一个明确要求,我也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塑千禧年代】最新更新章节〖174 最后一个条件〗地址https://wap.77gp.net/150/15038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