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 庆历新政(2/3)

因为范仲淹在朝堂上批驳夏竦的表现,让其他文臣觉得他是知兵的。

范仲淹才跟着骆天明几个月,就有如此表现,那么再培养一个富弼也不难。

等文人有了领兵的能力,武将还有什么用处?只需要能冲锋陷阵就够了。

正因为如此,除了富弼这个监军之外,还有二十多个文人也跟着来了,他们跟富弼一样,都是为能够领兵准备的。

对于这些人的加入,骆天明不但不反对,反而毫不客气的全都派了任务,让他们都在实践中学习。

他们虽然都是文人出身,可在军营里打滚久了,他们还会是纯粹的文人吗?

即使他们依然把自己当文人,可其他文人还把这些武将作风浓厚的家伙当做自己人吗?

就算他们依然是文人阵营的人也没关系,只要他们开始接触武事,以后就离不开了,想要重新转回文职,几乎是不可能的,就会形成一个文官和武将之间的中间阶层。

有了这个阶层在,武将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至少不会随便找个借口就能砍了脑袋。

因此,骆天明对这二十来个文人相当关注,专门派经验丰富的老将带着他们,了解军队的一切。

等他们了解的差不多了,就调回骆天明身边,让他们充当参谋。

读书人的脑子都聪明,即使没系统的学过军事指挥,但他们都读过兵书,又在基层锻炼了一段时间,也算是有基础了。

剩下的,完全可以一边做一边学,就算做出什么荒唐的计划也不要紧,有骆天明和穆桂英把关,问题不大。

参谋制度是这个时代没有的,而有了这帮参谋之后,穆桂英感觉一开始挺累的,但把他们教出来之后,一下子就轻松不少,很多琐碎的事自己都不用管了,参谋就干了。

可尽管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可宋军依然处于劣势,被西夏军打的缩手缩脚。

不仅西夏这边处于劣势,辽国也愈发咄咄逼人,让宋国的处境更加艰难。

当初骆天明建议,自己去打西夏,留下杨延昭,防备辽国的威逼。

可那些文臣不听,非得逼着重病在身的杨延昭去打西夏,留下骆天明防备辽国。

结果,杨延昭重病之躯难以承担指挥大军的重任,死在了战场上,只能让骆天明顶上。

可骆天明顶上了西夏这边,辽国那边又没人抵挡了,只能苦苦坚守。

也不知道富弼怎么想的,在没有征询骆天明和穆桂英意见的情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诸天之我是沙悟净】最新更新章节〖759 庆历新政〗地址https://wap.77gp.net/141/14128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