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一出好戏(1/2)
不提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的勾心斗角,却说醉云楼一战,使得当初掠走杨贵妃“荔枝”的那位“侠盗”,再次声名鹊起。>
长安市井之间,对于醉云楼上所发生的事情,传的那叫一个绘声绘色。>
甚至有些说书先生将这些编成了故事,街头巷尾讲起来,总能引来多人围听,叫好声不绝。>
“叮当。”>
邵阳丢下几枚铜钱,微笑着起身离开,这已经是他听过的第七个版本。>
有趣。>
不过,时机也已经差不多了。>
从进入时光碎片开始,邵阳一路的所作所为看似漫无目的,其实,却是邵阳仔细布局的结果!>
他有系统,有任务,让他对时光碎片的主要“剧情”更早熟悉的同时,也限制了他的方向。所以,邵阳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他的任务!>
首先就是第一条,在唐玄宗面前献策——>
根据这一时光碎片的“安排”,邵阳只是一介书生,他怎么才能在御前献策?>
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还真有一条捷径!>
名声。>
千秋节。>
只要邵阳有足够的名气,就有可能在千秋节上得到在唐玄宗面前奏对的机会。>
当然——邵阳敢行事这么嚣张,也有通远道长就跟在身旁的缘故。>
“是时候了。”>
邵阳心中一动,起身直奔他的目的地。>
……>
吏部!>
韦见素,后来安史之乱时随从唐玄宗入蜀,以此为功,在他死后被追赠司空,赐谥忠;曾任唐朝宰相。不过,此时韦见素还只是担任礼部侍郎,也正是他,主持千秋节天下文武之才自荐之事。>
其实,千秋节自荐,在最初推行时,确实让天下不少文武英才汇聚而来,为朝廷网罗了不少英才。>
但随着唐玄宗的日渐懈怠,这一盛事也逐渐开始变得敷衍了事。>
在外面人看起来依然一团锦簇,十分热闹,好似真的有不少文武之才出现,但其实,不少人都是通过各种渠道塞进来的。>
或者特殊的“运作”方式。>
吏部虽然依然设有“自荐鼓”,自认有才干者,只需敲响此鼓,便会有吏部之人前来考核……>
但现在,其实早已经罕有人敲响。>
真的敲响之后,往往也是流于形式,没了什么大作用。>
韦见素生性仁恕,待下宽厚;但他却也太过柔弱,在唐玄宗宠信杨贵妃,重用杨国忠,韦见素也依附在了杨国忠门下。对于种种事情,明知其非,却也不敢直言。他也只是随波逐流,混迹于吏部之中,任由杨国忠一手遮天。>
这一日,韦见素刚泡了一壶好茶,正打算慢慢品味,忽然就有下吏匆匆进来禀告:“有人敲响了自荐鼓!”>
韦见素奇怪,沉默片刻,“自有考功司考核。”>
他不欲过问。>
但那下吏却神色古怪,连连禀道:“此人,此人只怕有些不妥……正是数日前,贡道上劫掠走了供奉给杨贵妃的荔枝的那名侠盗!”>
“什么?”>
韦见素惊得站起,怎么这么一个烫手山芋,偏偏就撞到自己这里来了?>
还敢参加千秋节?>
正是胆大妄为!>
那下吏在韦见素耳旁低声建议,“陛下命安将军搜寻此人,既然他自己送上门来,不如,我们将其擒下?”>
韦见素看他一眼,冷哼道:“擒下他?安禄山都在他手中吃瘪,更何况是我等?”>
不妥。>
韦见素心底已经否决了那下吏的建议,沉吟一番,“你去向相国禀报此事。”>
杨国忠兼任吏部尚书,向他禀报此事也是应当。>
……>
千秋节!>
长安城内张灯结彩,庆祝着这一盛大节日。唐玄宗甚至诏令天下诸州共同宴乐,休沐三日。>
唐玄宗于千秋台设宴,宴请文武重臣。>
千秋台上,文武百官齐齐向唐玄宗道贺,恭祝唐玄宗万寿无疆。众人三呼之后,唐玄宗也十分欣喜,连连劝酒,与众人连饮数杯。>
酒过三巡之后,气氛稍冷,唐玄宗向众臣之中望去,“会微何在?”>
韦见素,字会微。>
韦见素听见,连忙离席起身,向唐玄宗禀道:“微臣在此。”>
唐玄宗笑道:“你主持千秋节,招揽天下英才,不知今年可有哪些英才出现?可以推荐过来,让他在朕,以及文武百官之前显露一番。”>
这也是历年千秋节的惯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神话降临】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零八章 一出好戏〗地址http://wap.77gp.net/11/1166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