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黑鹰在中国(2/5)
的-60目前报价为860万美元,-60则为1020万美元),虽然对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相当于人民币近5000万一架的黑鹰似乎有点奢侈,但后来在使用中证明该机优良的性能是值得花这么多钱去购买的。
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最后一架于1985年12月交付。该机全部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不多的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式装备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通用直升机。
该机原先采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7-2,输出功率1625轴马力,也可以是7-2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1723轴马力。变速箱输出功率3130轴马力,内部油箱1370升,旋翼刹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用了-60海鹰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3100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最大起飞重量9185公斤,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外部货物钩可以起吊3630公斤重的货物。该机配备两名飞行员,货舱内一般情况下可以搭载12名乘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搭载19名乘员。
引进黑鹰之前,我军并无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低于海平面的一半,任何发动机功率都会减少40%左右,而且青藏高原气候恶劣,一般直升机飞不了。
甚至有传言称,有一次一架国产直升机为执行特殊任务飞了一趟墨脱,落地后竟发现机身拉长一尺,飞机就此报废。
即便是引进之后,解放军仍花了极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对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飞行航线、各种高度起飞重量和载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启动功率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再进行了实地试飞论证。
光是理论计算、试验,就用了三个月。试飞则从海拔1700米的机场开始,逐步向高原推进。
到了标高3000米以上,发动机功率急剧下降导致飞机升力不够。又经过三个月,我科研人员终于克服了技术困难,解决了升力问题。最终黑鹰飞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降落在阿里地区。
我方技术人员的《直升机在高原的使用和维护》论文,令世界第一次认识了在青藏高原直升机飞行的种种特性与巨大困难。美国各方面也以此作为重要结果和经验,西科斯基公司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
中**方非常欣赏黑鹰的高原性能,实际上-70也是陆军航空兵唯一能在高原区顺利运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超级机器人分身】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六章 黑鹰在中国〗地址http://wap.77gp.net/1/183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