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乌烟瘴气(2/3)
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尽管唱词“大逆不道”,偏是越传越广,以至于脍炙人口。
其实凤阳府本来还真不是什么好地方。自从南宋年间宋军为阻止金军南下,扒开黄河大堤,致使黄河决口后,黄河先是夺淮入海,后又多次决口,河道南北摇摆不定。凤阳府这好位于这一地区,因此常遭水患,水患过后往往又是大旱,元末尤甚,否则朱元璋也不至于全家饿死,自己被迫当了和尚。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立凤阳为中都,他当然想一改家乡穷困的面貌,把凤阳府建设成为堪与苏杭比肩的大都市。不过方法实在过于简单粗暴:他直接从各地强征十五万富户,由原籍迁到凤阳。实指望凭借着这些富豪大户的强大经济实力,快速改变凤阳的面貌;可是人家本来在原籍呆得好好的,突然被迫迁到凤阳,人生地不熟,觉得比故乡百般不如,无不想离开此地。
可是朝廷有严令,不让回原籍,怎么办呢?正所谓“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朝廷不是不让我们离开么?时逢荒年,家中无粮,我们出去逃荒总可以吧?于是很多本来家底很殷实的人,都假扮成乞丐卖唱的艺人小商小贩等,偷偷地离开凤阳。当地官府难以禁止,又不好向皇帝交差,只得年年报灾荒,“十年倒有九年荒”其实是这么回事。
不过到了万历天启年间,原来的富户早逃光了,而且在“小冰河期”的作用下,现在是真的十年荒九年了,凤阳府当地处处是饥民,早对朝廷极度不满,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大批的饥民就会跟着造反。因此李自成张献忠等“十三家”流贼才能进兵如此顺利,轻而易举地就焚毁了凤阳皇陵。
灵璧县如今是“十三家”的临时大本营,城内驻满了流贼的军队。他们分属不同的首领,各占一块地盘。前段时间进展顺利的时候,各部倒还能和睦相处。可是最近流贼接连吃败仗,大批败兵涌入城内,地方就嫌不够了,各部之间的冲突也多了起来,街上整天到处可见有人对骂斗殴,甚至拔刀相向。
不过今天是个例外,全城街道戒严,城内最大的四股流贼李闯王八大王曹襙老回回各自派出精锐部队,在分管地段来回巡视,无论是流贼还是当地居民,一律不得外出,否则立斩。因此整座灵璧城显得异常肃杀,很显然,这里就要有大事发生了。
不过在曾经是县衙大堂的“聚义厅”内,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崇祯:重征天下】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乌烟瘴气〗地址http://wap.77gp.net/1/1598/1402.html